8月 11, 2008

誰最性感—奧迪A5vs寶馬330i Coupe


我們需要把它們兩個進行比較嗎?不,我們之所以把它們並排擺在一起,只因為它們是同類,轎跑車或者稱之為Coupe,僅此而已。需要承認,我本身是個忠實的“寶密”,總是瘋狂地喜歡一些印有BMW字樣的東西,所以我決定還是先來撰寫關于A5的評測,以便讓我的客觀性延續下去。

如果把R8排除在外,A5絕對稱得上是奧迪係列中最性感的車型。也許你要說S-line,不過它不在我們今天的討論范圍之內。奧迪的設計思路自從採納了大嘴式前臉後就變得開始隨性起來,有人評論奔馳和寶馬的設計正在異向化,而奧迪卻有一個很好的過渡,從穩重的行政模樣開始向張揚方向蛻變。R8開辟了一個很好的空間,A5是後來者,新A4則進一步鞏固這種風格。
頭部燈組是奧迪新的設計思路中最引人入勝的,脫胎于R8的LED示寬燈,使我有種白天開燈的衝動,目的當然是炫耀這條“淚痕”,此外,燈組內部的鍍鉻隔斷也能讓人留戀。轉到尾部,你可以百看不厭,為了一遍遍地欣賞制動時尾燈的線條,我寧可一直排在A5的屁股後面。曲線設計由大及小,奧迪在設計上日臻完美。

A5的另一大特點則是它修長的線條,而之所以能夠形成這樣完美的造型,當然是因為Coupe的車身形式,當設計師不用再向後面兩排座椅空間妥協的時候,他的發揮空間憑空增加了許多。駕駛室後移,拉長發動機艙,後風擋玻璃更加傾斜,一切都可以造就一個修長的車型。我們不用再去分析後面的座椅是否能夠容納成年人,買A5就是為了兩個人享樂的,想要呼朋喚友,完全可以開出車庫裏的另一輛MPV。

A5的內飾實在令人賞心悅目,鍍鉻材質的使用並不很多,基本都用于線條的勾勒,你可以很快將注意力集中到中控臺和儀表板上,在這裏依然可見奧迪對于傳統的突破,常見的圓形儀表盤不見了,取而代之的是略帶尖角的形狀。鍍鉻質地的啟動和駐車制動按鈕令人不願再回想它們在行政級別車型上的老樣子。MMI的控制係統被轉移到了中控臺的中央,帶來的不僅僅是視覺的改變,操作起來也沒有老位置順手,不過這只是小問題,因為在接下的時間裏,你的手指就沒有時間離開方向盤了。

在大陸銷售的奧迪A5目前只有兩款車型,3.2L FSI發動機,6擋Tiptronic手/自一體變速器,“quaTTro”或者非“quaTTro”。我們很“不幸”地拿到了quaTTro版,它讓我們將大把的時間花在了駕駛上,而不是研究其他功能。我從一上車就告訴自己只有2個擋位可以選擇,S或者M,雖然在D擋狀態下,你可以用撥片隨時介入手動模式,但稍不留神又會被打回原型,誰還會在D擋上浪費時間。而前兩者的區別則在于你是否願意更多地聆聽發動機6000~7000r/min的轟鳴,或者享受略微自主的擋位控制,A5的電腦會在轉速超過紅線後自動升擋而非斷油。FSI發動機依舊反應敏捷,你可以想象成自己在用意念控制車速,因為你感受不到遲滯。不過我還是要抱怨一下,縱置的V6發動機使我不得不又一次錯過了DSG變速器,即使Tip tronic也還不錯。

A5的0~100km/h加速可以輕松進入8秒以內,廠家公布的數據6.4秒,不過在一條筆直且略帶下坡的柏油馬路上,我的VBOX只給出了7.5秒的最好成績。但這絕對不會影響我的心情,要知道大部分時間我們只能接觸10秒以上的車子。

最後還是要說一下缺點。我不太喜歡淺色的內飾色調,哪怕它是某種名貴的真皮材質,臟了還是一樣難以打理,黑色的不是更加運動嗎?而且搭配鍍鉻裝飾也更具對比效果,方向盤可以考慮TT的形狀,圓形太過樸素了。
如果讓我放棄一輛寶馬,唯一的理由就是價格。對于我的收入水平而言,它還是那麼的可望不可及,而也恰恰是因為如此,我才會更加珍惜每一次和它相處的機會,不願放棄每次駕駛它的快感,更何況這次還是一輛330i Coupe,是目前你通過官方途徑可以駕駛到的最大排量的3係車型。不是嗎?你不會把M3也歸類到3係裏了吧。

當然你應該不會把一輛330i Coupe與3係轎車混淆了,即使不從車門的數量上判斷,它的一切線條都要遠比3係轎車更加流暢,也更加飽滿,用寶馬自己的話說“有一種線條叫做完美”。
依舊是天使眼大燈,但它獨特的魅力卻在于線條,330i Coupe的頭燈沒有任何的彎折,平實至極,不過卻很好地在格柵到翼子板間完成過渡,你可以把它想象成風洞之中隨著氣流吹拂而誕生的最自然的線條。尾部燈組變化更大,仍舊沒有什麼突出的造型,只是比3係轎車更加大氣,僅此而已。
取消了後車門,車頂的頂點可以向後延伸,從視覺上拉長前部,也令尾部的過渡更加平緩、順暢。330i Coupe帶給人的就是這樣一種自然而流暢的體驗,它就像包裹在空氣中的流體模型,沒有一絲的棱角。

不過很顯然,除了外觀之外,內飾上它沒有給我帶來任何新的變化,只是取消了方向盤下方的定速巡航係統,順帶提一句,A5也沒有這項功能,我想你也不會喜歡一個“遊車河”的330i Coupe,我也如此。雖然如此,但我仍舊喜歡它紅色的背光,越是昏暗的環境下,越是令人感到興奮,這種紅色的氤氳,甚至讓人感到一絲的曖昧。這就是330i Coupe內裏的全部嗎?哦,我忘了在關門那一剎那的驚喜,這是其他3係轎車所不具備的,也是非常值得其他Coupe車型學習的。也許這裏的機關並不復雜,但卻充分體現出了寶馬的人性化設計,這就是“手遞手”安全帶(官方名稱:安全帶插入器),它的出現免除了我們以一種瑜伽似的姿勢向後“尋覓”安全帶,當然它也可以提醒那些沒有養成好習慣的人注意自身安全。不過如果你解開了安全帶,卻沒有再次開閉車門,安全帶插入器是不會再把安全帶遞送到前面的,我認為這是一個設計上的小缺陷,崔領導卻認為像我這樣變態的人很少。

回到330i Coupe的正題。非凡的動力體驗,正如我前文描述的,作為國內3係最大排量車型,330i Coupe的動力表現足以讓你忘記所有的國產寶馬,甚至部分7係。寶馬的直列6缸發動機不愧為一代聖品,雖然並不是應用最新一代直噴技術的產品,但反應速度卻絲毫不落人後,廠家公布的0~100km/h加速時間為6.1秒,同樣我也未能達到,最好成績為7.8秒,之所以比A5慢了一點點,是因為後者2擋下車速堪堪破百,而330i Coupe要達到100km/h,需要在最後關頭升到3擋,僅僅這一次的換擋就造成這微小的差距。當然還要強調一點,這些數據僅供參考,如果你真的在意0~100km/h加速時間上的差異,我可以告訴你兩個事實:第一,2?500萬元的威航只需要2.5秒;第二,在市區正常行駛的狀況下,你很少會體驗到上述數據,否則每次就要付出200元的罰款。

寶馬的一切操控都要比別的車型來的沉重,330i Coupe也是如此,轉向、踏板,甚至連手動模式下的擋把也要費點力氣才能完成換擋,A5確實輕巧了許多,偏愛哪種風格,看各人喜好了。
這次試車沒有如我所願的選擇山路是一大遺憾,quaTTro和後驅的區別只有在無數個急彎歷練下才能尋得端倪,而我當然還是一貫地喜歡尾巴甩甩的感覺。所以在車輛的操控性能上,我只能說兩款車均提供了可靠的側向支撐,起碼在高速公路上穿梭的時候,不用過多顧及速度對車身穩定性的影響。

A5的推出進一步豐富了奧迪的產品係列,在這個競爭激烈的時代裏,人無我有的機會越來越少,人有我優才是取勝的關鍵。A5的外觀、內飾足夠使它領先一步,但330i Coupe的寶馬+後驅還是擁有一大批像我這樣的死忠分子的。(完)(秘姚瑤)

2 則留言:

  1. its good to know about it? where did you get that information?

    回覆刪除
  2. It's from newspaper.Just a news, don't care too much.

    回覆刪除